|
※前臂双骨折的治疗经验
前臂尺、桡骨是两个并列而又互相依存的长管骨,两骨之间有骨间膜将其紧紧连接在一起。又使其两骨保持一定的骨间隙,上下又形成能够旋转,使桡骨围绕着尺骨旋转,由于两骨的滑动性好,生活和劳动中使用的较多,故易在外力的作用下致伤,临床上两骨同时发生骨折者比较多见,此病多发生于青少年。两骨同时发生骨折,在外力和肌肉的作用下容易发生多种形式的变位畸形,如成角移位、旋转移位、重迭移位等。 (一)病因:从临床实践中我们观察到,直接外力和间接外力均可造成本病。直接外力多为压、砸、碾、撞,由于直接外力先接触软组织而致骨折,周围软组织往往损伤较重,骨折多在一个平面上,断端多呈横断或粉碎。问接外力多为跌倒手部着地,地面的冲击力和身体的重力作用到前臂而致骨折,两断端多不在一平面,一般尺骨靠下,桡骨靠上,断端多为斜形或螺旋形,周围软组织损伤较直接外力为轻,但一般断端不稳定。 (二)症状表现:不论其系直接外力和间接外力,双折后肿胀较重,疼痛明显,功能完全丧失,可显示畸形,如前臂弯曲成角,有重迭移位时则短缩,有侧移位者则增宽,压痛显著,检查被动活动时可听到骨擦音,有的合并有血管、神经损伤的症状。 (三)治疗:凡闭合性骨折,只要没有典型的血管和神经损伤的症状,没有大面积的皮肤肌肉挫伤,不论其部位和类型,我们均采取手法整复,夹板外固定。 由于骨折部位不同,我们则采取不同的整复手法。 尺、桡骨双骨折,此段由于肌肉比较丰满,肿胀较重,给整复带来很多困难,加之断端受肌肉的牵拉发生旋转和侧方移位,整复时更加不便。 整复方法:牵引旋转推按法 思者取仰卧低床上,在腋入臂丛麻醉下,一助手持上臂,另一助手握持手腕,若桡骨断端在旋前圆肌以上者,术者两手分别捏持上下骨晰端,在稍作牵引下,将前臂徐徐旋后,使远断端变成旋后位,当两断端接触再慢慢将前臂变成中立位,用远断端带近断端于中立位,这时术者再在两断端之间压挤分骨使骨间膜紧张,若有成角和侧方移位者,再行扩大畸形或推按手法,使其断端对位。 中尺桡骨双骨折和下双骨折,除直接暴力外断端多向掌侧或桡侧成角,远端向背侧移位,整复时多取中立位,先行分骨,向背侧扩大畸形对位,从我们的经验中看到,对抗性牵引力不宜过大,因为牵拉力越大,两骨间的距离越小,不利于复位,纠正侧方移位后,扩大畸形(折顶手法)比较理想。 (四)固定:临床中采取夹板固定,上法为我们不夹分骨垫,作三点压垫(学侧断端一个,背侧上下各一个)早期固定在稍旋后位,两周后变中立位。中下%骨折,我们放置分骨垫,也采用上%的压垫方法,固定在中立位,领袖带兜缚于肘屈90度, (五)用药及后疗法:由于本病多发于青少年固定后除不作旋转活动外,其他均允许患者活动,如指关节,指掌关节、腕关节的伸屈活动,以促进远端的血循环并投以活血化瘀、消肿止疼的中药,如复元活血汤等,成药给七厘散、云南白药之类,中期一般手部肿消后,可配合肘关节的伸屈活动,给活血主力丸之类的中成药。后期骨痂基本形成,已达临床愈合,可开始作旋转前臂的活动,给人参养荣、养血菜筋类的中成药,解除固定后给活血通利关节的外洗药。 根据本人多年来治疗前臂双骨折的体会如下: 1.本病不能强求达到解剖对位而多次整复,因为本病整复有一定困难,反复多次整复容易造成局部软组织的再损伤,断端附近的骨膜也受到破坏,影响骨折的早期愈合和功能恢复,(宜尽量能达到满意的对位即可)。 2.在治疗尺、桡双骨折时,若为直接暴力致软组织挫伤较重,一般我们不放分骨垫,以防压疮形成,尤其上然双骨折,只有在骨间膜破坏较重,断端不稳者才放置分骨垫。 3.本病在一、二周内要作两次复查拍片,若有移位,,随时矫正,若未移位可至愈合再拍片防止拍片时扭动再移位。 4.在固定的早期,若有手部发凉,手指不能活动者,可能固定过紧,应随时就诊复查,调节松紧度。 5.根据本人的体会,治疗期间配合中药内服,有加速骨折愈合,促进功能恢复之效。典型病例王××女16岁学生病历号:12652。 2019年9月24日,跑步不慎跌倒,手部按地致伤前臂,曾到附近医院急诊,拍片为尺、桡骨上双折。逐转我院,根据移位情况,给徒手整复,夹板固定,配合中药内服,六周后拆除固定,八周后功能基本恢复,三个月后追访,功能恢复正常。、地鳖虫、赤白芍各10g,甘草6g。(10剂) 【二诊】12月9日【二诊】:药后疼痛大减,能自行上下楼梯,口干、便秘亦除,舌红苔薄黄,脉细小弦。仍以上方加桑寄生、川断各15g,14剂。丸药继服。 【三诊】2022年1月25日【三诊】:服药后疼痛已除,活动自如,唯足趾麻木,夜间下肢痉挛,有时便秘。舌红苔黄腻,脉细弦,气血不畅,络脉欠利,营阴亏耗,续当调气血、和络脉、养阴液,拟改下方续治。 【方药】【处方】生白芍、豨莶草、伸筋草、全瓜蒌、鸡血藤各30g,生地黄、生熟苡仁各20g,宣木瓜、葛根各15g,乌梢蛇、地鳖虫、炙蜂房、川石斛、全当归、桃仁、红花各10g、甘草5g。(14剂) 【随访】1月30日【四诊】:诸症均除,黄腻苔亦退,连服3~6个月以巩固。随访未见复发。 【按语】张恒云老师认为,对骨痹治疗一般按寒湿痹或腰腿疼治疗,疗效有时不够满意。首先注重肾虚之内因,因肾虚局部气血不畅而致椎体及纤维环退变,椎管内骨质增生导致椎管狭窄,加之久坐,弯腰工作,更增加其病变程度;其次本病的外因多为感受寒、湿之邪使周身气血不得流通,络脉痹阻,而且骨质增生对周围组织的压迫又加重了络脉痹阻这一病理改变,此二者相互作用,使纤维环这原本血供就少的组织更加代谢减慢,退化加速,弹性日渐减退;故一旦遇负重、弯腰、蹦跳或极小的扭身等诱因,均可使纤维环破裂,髓核突出,压迫神经根或脊髓而诸症蜂起。探其病因病机、临床表现,无疑属于骨痹、顽痹范围,以补肾、壮督为主,而用熟地黄、补骨脂、骨碎补、桑寄生、炙蜂房、川续断;同时针对病变予以祛痰通络而除痹着,而用益肾蠲痹丸及乌梢蛇、地鳖虫、桃仁、红花、豨莶草等;疼痛甚者选用延胡索、当归、赤白芍,活血定痛;偏寒者加制川草乌;偏气血虚者加黄芪、党参以补气养血。如是辨证、辨病结合,方能达到满意的疗效。当然,有些重症患者,必须综合治疗,如配合针灸、推拿、牵引等始能获得显效。至于活血化瘀之品,即使脉、舌并无瘀证可辨,但按照本病病理改变必有瘀阻,故虫蚁之通瘀亦必不可少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