痿证医案


邓某,男,53岁,20101220日初诊。患者一直从事建筑行业,早年时常日晒雨淋,夜卧湿地。患者于200810月上旬因一次淋雨受凉后即感双足麻木,并逐渐向上发展至腰腹部(相当于带脉平面),自觉恶寒畏风,双足至膝关节冷痛浸骨。双下肢肌肉明显萎缩,双足至小腿下段微肿,肿胀以下午为甚。行走困难,惊慌步态,走200米即感疲惫。曾在某医院诊断为: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。MRI 示:①腰3/4、腰4/5、腰g/骶,椎间盘突出;②腰椎管狭窄。患者曾多处治疗2年,效果不佳,病情有增无减,经人介绍前来求治。刻诊:患者神疲,纳差,睡眠尚可,小便清长,大便每日2次,微溏;舌质淡胖而边有齿痕,苔水滑,脉沉而弱。

思之,患者常年久居湿地,则身体素有水湿之气。《素问·痹论》云:“风寒湿三气杂至,合而为痹也……所谓痹者,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……诸痹不已,亦益内也……其不痛不仁者,病久入深,荣卫之行涩,经络时疏,故不通,皮肤不营,故为不仁。其寒者,阳气少,阴气多,与病相益,故寒也”。此患者由于体内素有湿邪,复感寒湿而起病无疑,病久而延及脾肾矣。从症状来看,又似痿证。复思之,《素问·痿论》云:“有渐于湿,以水为事,若有所留,居处相湿,肌肉濡渍,痹而不仁,发为肉痿。故下经曰:肉痿者,得之湿地也”。此病由痹而致似肉痿无疑矣!然其从足至膝关节冷痛浸骨何谓?《素问·厥论》又云:“阳气衰于下,则为寒厥……阴气起于足五趾之里,集于膝下而聚于膝上故阴气胜,则从五趾至膝上寒,其寒也不从外,皆从内”。阳虚故也。患者体征、舌脉亦合脾肾阳虚之证。

患者医治两年,病情有增无减,我对此亦无信心,患者既然求治于我,我亦不能推辞,以寒患者之心,且此病亦值得一试,也好对此病进行研究。遂对患者说:“此病是由于长期居处湿地,受凉而发,日久致脾肾亦虚,经络痹阻,故畏寒无力,肢体麻木。应内外兼治。内以中药扶脾肾之阳,外以推拿点穴开痹阻之经,此病见效很慢,治疗时间较长。”患者接受了我的治疗方案。

治疗方案:

①手法点穴以开足太阳经、督脉、带脉,每日1次。

②内服中药。

附子30g(先煎)桂枝20g 白日术20g 干姜110g

党参20g 淫羊藿15g 吴茱萸10g 白芍20g

炙甘草10g 大枣4

5剂,水煎服,每日1剂。

治疗10日后,患者觉恶寒感及小腿冷痛感略有减轻,大便已经成型,麻木如故。行走稍感轻松,已收微效,点穴治疗如前,双下肢再施以杵针刮运。内服药附子加至60g,干姜用20g,其他药剂量不变,并要求患者自己每日在家灸阴交穴半小时。

又治疗10日后,患者周身恶寒感觉消失,小腿冷感亦明显减轻,麻木退至大腿中上段,询知患者穴位定位不准,遂更正,并予以灸关元穴,患者觉腹部热感并向后放散。

经治疗后患者病情日有减轻。2010118日,患者复诊时甚是高兴。述昨晚灸至15分钟时,感觉灸感直抵脊柱,全腹部发热,继而感觉全身发热,下身津津汗出,汗后感觉全身通泰,小腿冷感明显减轻。今日行走即觉双足灵活许多。治疗同前。

患者治疗45日后,双小腿已无明显冷痛浸骨的感觉,麻木下降至双小腿中下段,肌肉萎缩明显好转,小腿及足已无肿胀,行走较前有力,可步行1千米而无疲乏感。但行走时腘后比目鱼肌及腘肌明显有牵扯感。治疗点穴后予重点弹拨此二处肌肉,再施以杵针治疗。隔日1次。患者现在精神已无疲惫之象,舌质较前红润,仍有少许齿痕,苔白而根部微腻,脉亦明显有力。内服中药补中益气汤化裁。

人参20g(另煎)白术30g 生黄芪60g 当归12g 升麻6g 淫羊藿15g 白芍20g 木瓜30g 干姜115g 炙甘草110g

5剂,水煎服,每日1剂。

嘱患者多行走,并适当体育锻炼。

患者后期进展不快,至2010310日,双足才无明显麻木,可行走3千米,不过步态仍有些不稳。腘后仍有轻微不适。予中药百花丹化裁。

人参100g g 天麻100g 白花蛇3条猴骨50g 乌梢蛇50g 金刚藤10g 威灵仙10g 桑寄生30g g 老桑枝20g 转地风20g 三七30g 穿山甲珠10g 淫羊藿20g g 山药30g

打细粉内服,每次3g,每日3次。

嘱其加强锻炼。

此病属中医痿证,其病情复杂,不是单纯的痹或痿可言,在此也是述其大概,治疗也只是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,治疗之初未想过会有此良效。我治疗期间亦曾要此病人重新做过胸腰椎的磁共振。并未见脊髓异常。患者带脉以下麻木,而带脉以上无麻木,我亦不知究竟为何故,只能以带脉经气亏虚,不能约束诸经来解释。且其证与肾着相似,至今亦未悟其病由。


上一篇:典型医案 十四
下一篇:典型医案 十二
  • 新门诊综合楼
  • 新门诊综合楼(正面)
  • 新门诊综合楼(侧面)
  • 医院西区大楼
  • 医院西区大门
  • 医院南区大门
  • 医院南区教学楼
  • 住院部大楼
  • 西区药剂楼及文化长廊
  • 国医堂
  • 国医堂敞亮的走廊
  • 古香古色的针灸堂
  • 古香古色的按摩堂
  • 院落一角
  • 飞利浦FD20平板血管造影剂(大C)
  • 1.5T光纤核磁共振OPmima MR 360
  • 美国GE64排 128层CT

邯郸市中医院 版权所有©2003-2018 地址:邯郸市和平路366号

邮编:056000 电话:(0310)2115966  2115955
网址www.hdszyy.cn
备案号: 冀ICP备12012095-2 
技术支持:邯郸市中医院信息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