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项痹证诊疗方案
一、诊断 1.与病变节段相一致的根性症状与体征。 2.压颈试验或臂丛牵拉试验阳性。 3.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一致。 4.痛点封闭无显著疗效。 5.除外颈椎以外病变(胸廓出口综合征、网球肘、腕管综合征、肘管综合征、肩周炎等) 二、症候诊断 (一)辨证要点 1.分新久虚实 病之初起,多为风寒湿热之邪乘虚而入,以邪实为主。反复发作,或渐进发展,经络长期为邪气壅阻,营卫不行,聚湿为痰,使络脉淤阻,痰瘀互结。病久入深,气血亏耗,肝肾亏虚,筋骨失养,而痰瘀诸邪未能去,此正虚邪恋之证。或有以正虚为主者,亦有以邪实为主者。 2.辨体质 个人体质在发病中占有明显的作用。素体阳虚者多呈虚胖型,面色痰白,或黄晦,多汗恶风,不能耐劳,小便清长,大便溏薄,舌胖大,舌淡苔白,脉虚。其感邪如为风寒,痰湿易从内生。阴血不足者,体瘦肌削,面色苍黑,或颧红,潮热,盗汗,失眠多梦,大便干结,舌瘦质红,脉细数,感邪易从热化火。 3.识病邪特点 风性轻扬,行而数变,故其为痛者多显游走性,痛无定处。寒性凝滞,痛处固定,拘紧,疼痛剧烈,因寒加重,因热而轻,或日轻夜重,舌苔白,脉紧。湿性粘滞缠绵,酸困重着,病多在下肢,舌苔白腻,脉濡,热性急迫,易灼津液,使筋脉失养而拘挛。痰邪滑腻,可流注关节筋脉,深入筋骨,闭塞经气,其发病,表现为重着麻木,或疼痛,或缠绵难愈,其性为阴邪,因寒而重,因热而缓,故活动后阳气得以暂时宣通,麻木疼痛和稍减,过后复发如故。 4.痰瘀互结 是颈椎病中后期的一种病理现象,常合而为病,闭塞血脉,为痛,为晕,为痿,为瘫,或为痉,病情表现复杂,经久难愈。 (二)分型治疗 1.风寒痹阻 证候特点:肩颈疼痛初期,局部筋肉拘紧,或窜痛至上肢,痛处无固定,舌淡红苔白,脉浮紧。 2.痰瘀交阻 证候特点:肩颈痛日久,反复发作,缠绵难愈,或痛则剧烈,或麻木不仁,或不痛而麻,或伴手足无力,肢体偏痿,舌质淡暗,有瘀斑,苔白腻,脉细滑或涩。 3.气血不足 证候特点:发病已久,缠绵不愈,其痛稍缓,或麻木不仁,遇劳而复发,面色少华,舌淡,脉弱。 4.阳虚痰阻 证候特点:眩晕,恶心,或四肢麻木不仁、无力,或疼痛,体型虚胖,肢凉怕冷,小便清长,大便溏薄,腰膝酸软,舌质淡胖,苔白腻,脉细滑,重按无力。 5.肝肾阴虚 证候特点:肩颈痹痛麻木,或手足肌肉萎缩,或四肢拘紧,行走不稳,伴口干,体削,面色潮红,心烦失眠,口苦咽干,肌肤甲错,大便干结,小便短涩,舌红绛,苔无或少,脉细。 三.治疗方案 (一)辨证论治 1.风寒痹阻 治法:祛风散寒,养血活血。 代表方剂:疏风活血汤 常用药物:祛风散寒常用羌活,独活,防风等,养血活血常用当归,川芎,白芍等。 基本处方:羌活12g,独活10g,防风10g,白芷10g,葛根15g,升麻6g,红花6g,桃仁6g,当归10g,川芎10g,白芍12g,甘草3g。每天一剂,水煎服。 加减法:年老体弱肝肾不足者加熟地15g、何首乌15g、肉苁蓉12g、鹿衔草12g、面色无华,气短,语言低怯者手足厥冷者为阳气不足,加熟附子10g、巴戟天12g、锁阳10g、人参15g等以温阳散寒。 2痰瘀交阻 治法:活血化瘀,祛痰通络。 代表方剂:身痛逐瘀汤加减 常用药物:活血化瘀常用桃仁、红花、当归、五灵脂等,祛痰通络常用地龙、全蝎、蜈蚣等。 基本处方:桃仁9g,红花9g,当归9g,五灵脂6g,地龙6g,川芎6g,香附3g,羌活3g,秦艽3g,牛膝9g,蜈蚣6g,全蝎6g。每天一剂,水煎服。 加减法:本方活血化瘀和化痰通络强,专用于痰瘀交阻型疼痛较剧,体质较强者。若体质较弱但痰瘀之邪教盛,疼痛较甚,仍可使用本方,因其力专而强,可取得良效,但易伤元气,应中病即止,疼痛缓解后减红花、五灵脂、蜈蚣、加党参、鸡血藤以益气养血。体质较弱,面色无华脉微者慎用。 3.气血不足 治法:益气养血,佐以活血通络。 代表方剂: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。 常用药物:益气养血常用黄芪、当归等。活血通络常用川芎、鸡血藤等。 基本处方:黄芪24g,桂枝10g,当归12g,生姜3g,白芷12g,白芍25g,每天一剂,水煎服。 加减法:偏于气血者加大黄芪用量至60g;偏于阳虚者加熟附子10g,先煎,疼甚者加姜黄6g、威灵仙6g、防风6g以祛风通络;偏于血虚者加首乌10g、川芎10g、鸡血藤15g以养血;肝肾阴虚者加桑寄生15g、杜仲12g、牛膝12g、天冬12g、山萸肉12g以益肝肾强筋骨。 又有以心悸失眠为主要表现者,可用归脾汤煎服,方药为:酸枣仁15g,党参24g,黄芪30g,白术15g,茯苓18g,炙甘草9g,远志9g,龙眼肉15g,五味子10g,每天一剂,水煎服。 4阳虚痰阻 治法:温阳益气化痰利水。 代表方剂:真武汤加味 常用药物:温阳益气常用熟附子、桂枝、人参等,化痰利水常用生姜、茯苓、白术、白芍等。 基本处方:熟附子15g(先煎),桂枝10g,生姜3g,茯苓15g,白术12g,白芍10g。每天一次,煎服。 加减法:表现为眩晕者加人参15g以益气,天麻12g以祛风化痰。表现为肢体无力瘫软者,督脉阳虚,宜大补元阳,加人参15g、鹿茸3g(与人参一起炖服)、黄芪30g、巴戟天15g以峻补元阳。表现为肩臂疼痛、入夜锥痛难忍者,重用附子30g、干姜6g、巴戟天15g以壮阳祛寒。 5.肝肾阴虚 治法:滋肾养肝,佐以活血通络。 代表方剂:六味地黄丸加味。 常用药物:滋肾养肝常用熟地、山药、山萸肉等,活血通络常用丹皮、当归、丹参、田七等。 基本处方:熟地黄15g,山药15g,山萸肉10g,丹皮6g,茯苓10g,泽泻10g,当归6g,桑枝15g,络石藤12g,田七3g,丹参15g,每天一次,水煎服。 加减法:阴虚阳亢、肝风内动,出现四肢拘紧,行走不稳者,去丹皮、当归、泽泻、田七,加石决明30g(先煎),牡蛎30g(先煎),桑叶12g,钩藤12g,菊花10g,全蝎10g,以平肝止痉。 (二)手法治疗 1.按摩舒筋法 术者站于患者身后,双手掌根按、摩双侧肩部、颈部肌肉至局部发热。自枕骨粗隆两侧顺颈肌而下作揉捏手法,再提捏双肩肌肉8-10次。并点按凤池、肩井、大椎、合谷、后溪和痛点,力度以局部酸胀为宜。局部可以触及条索状或硬结者,表示局部肌肉的痉挛和粘连,可由轻至重,一边揉按,一边弹拨,耐心操作,直至筋结松解,疼痛可大为缓解。此法和适用于所有类型的颈椎病。 2.推拿手法 其操作较前者为重,操作者通过双手将患者颈、肩、背部肌肉作较大幅度之推按,对颈部组织软组织推拿的同时,尚需对患侧上肢做相应的提拉、旋转、抖动等手法,以达到活血化瘀、舒筋活络的目的。适用于颈型、神经根型颈椎病。但对脊神经损害明显者,不能牵拉上肢,以免加重神经根的损伤。 3.旋转复位法 通过对患者头颈部的旋转、推按等方法,以达到调整颈椎椎体间关节、小关节及钩椎关节之咬合状态,和改善椎管内外平衡的手法。 有下列情况者禁忌使用: EQ \o\ac(○,1)1诊断不明、难以除外椎管内肿瘤等病变者; EQ \o\ac(○,2)2椎管发育性狭窄者; EQ \o\ac(○,3)3以脊髓受压症状为主者; EQ \o\ac(○,4)4椎体及附件有骨性破坏者; EQ \o\ac(○,5)5后纵韧带钙化或者颈椎畸形者; EQ \o\ac(○,6)6咽、喉、颈、枕部有急性炎症者; EQ \o\ac(○,7)7有明显神经官能症表现者。 手法操作(定点旋转复位法): EQ \o\ac(○,1)1让患者端坐于方凳或一般之靠背椅上,令其全身肌肉放松。对病者讲明将采用旋转复位的方法,需要患者放松配合,使患者处于自然休息状态。 EQ \o\ac(○,2)2术者立于患者后方,先颈部肌肉进行按摩、推拿,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。然后用手指触摸颈椎的棘突和关节突,如有棘突偏斜,棘突有硬结,并且压痛明显,此时可进一步施以旋转复位手法。 EQ \o\ac(○,4)4重复操作舒筋法,放松肌肉,予以颈围固定2-3周。 (三)牵引治疗 1.牵引的作用 利用牵引装置及体重对头颈部的牵引,以期达到下面的作用: EQ \o\ac(○,1)1降低椎间盘的内压,有利于膨出或者突出的髓核回纳,能减轻后纵韧带的褶折,使椎管内腔增大。 EQ \o\ac(○,2)2使已狭窄的椎间孔增大,减少对神经根的刺激和压迫,对脑脊膜返回神经和根管内的血管支亦起到减压作用。 EQ \o\ac(○,3)3恢复颈椎间关节的正常排列关系,对已出现的旋转、扭曲、梯形改变有矫正作用。 EQ \o\ac(○,4)4牵引还能解除肌肉的痉挛,减轻椎动脉的痉挛。 EQ \o\ac(○,5)5对颈部也起到一种制动和保护作用,可减轻和消除颈椎局部的炎症反应。 2.牵引的种类 (1)坐位牵引:通常采用枕颌带牵引。患者端坐,将枕颌带套于下颌部和枕部,将带子的两端分开挂至钩上。 (2)卧位牵引法:病人躺在床上,床头装滑轮装置,用枕颌带牵引,病人的体位较坐位舒服,能较长时间牵引。 (四)针灸疗法 针灸是治疗颈椎病的常用方法之一,能疏通经络,缓急止痛,其止痛作用较快,尤其是对颈部窦椎神经反射性头痛及根性神经痛,具有一定的疗效。用于颈型、根型和椎动脉型较好。可针刺阿是穴和循经取穴、辨证取穴。以针刺和电针相配合,证属实证者用泄法,证属虚者用补法,每天选取一组穴位,或几组穴位交替使用,每日一次,10次-15次为一个疗程。艾灸穴位也是循经取穴,多用于虚寒之证。 (五)颈围制动 椎节失稳是颈椎病发生的常见病因。颈椎病发作期症状较为明显者,此时可佩带颈围,一般连续使用3周到12周不等,直至症状缓解。 (六)雷火灸 三、西医治疗 西医治疗颈椎病的基本原则是: EQ \o\ac(○,1)1去除或减轻对脊髓,神经,血管的压迫; EQ \o\ac(○,2)2消除无菌性炎症、止痛; EQ \o\ac(○,3)3治疗软组织劳损,恢复颈椎稳定性; EQ \o\ac(○,4)4强化椎间关节及肌力,恢复稳定性。 EQ \o\ac(○,5)5强调枕头对颈椎的保护作用、改正不良习惯对预防复发具有重要性。治疗方法大体上分为手术疗法和非手术疗法。 (一)西药治疗 1.消炎止痛作用的药物 用于配合牵引、手法等疗法,治疗神经根型、颈型颈椎病疼痛较甚者。常用药物有: 扶他林 25-30mg,一日3次。 西乐葆 200mg,1日4次 禁忌证:有活动性消化性溃疡、肝肾功能不全者忌用。 2.硫酸软骨素 对早期的骨性关节炎有修复作用。对于颈椎病和全身其他骨关节增生性骨关节炎均有显著疗效,无明显的副作用。 葡立胶囊 能修复关节软骨的损害并延缓骨性关节炎的病理过程和疾病进展,改善关节活动,缓解疼痛。用法:口服。每次240-480mg(1-2粒),1日3次。 维骨力 能阻断骨性关节炎的病理过程,防止疾病进展,改善关节活动,缓解疼痛。1-2粒,1日3次。 3.维生素E 100mg,1日3次。主要通过其抗氧化作用而影响肌肉的代谢过程。因此适用于肌肉出现萎缩之根性与脊髓型颈椎病。 4.神经营养药物 维生素B1 10-20mg,每日3次 肌苷 0.4g,每日3次 维生素B12 500μg,肌内注射,每日4次 弥可保 500μg,每日3次 5.糖皮质激素 如甲基强的松、地塞米松、强的松龙等,抗炎作用强。用于颈椎病脊髓和神经受损及炎症明显、疼痛严重者。 甲基强的松 40mg,静脉注射,1日4次。 地塞米松 0.75mg,1日3次。 强的松龙 10mg,1日3次。 甲强龙 具有抗炎及抗过敏作用,能抑制结缔组织的增生,降低毛细血管壁和细胞膜的通透性,减少炎症渗出,并能抑组胺及其他毒性药物的形成与释放。抗炎作用较强的松强,对钠潴留作用微弱。用法:口服:开始1日16-24mg,分两次,维持量1日4-8mg。关节腔及肌内注射:1次10-40mg。 使用注意:有消化道溃疡者禁用;在症状缓解后要逐渐减量,不可骤然停药,以免出现反跳现象。 6.脱水剂 25%甘露醇250ml静脉滴注,常与激素合用,起到利水消炎的作用,能较快的缓解症状,对于症状较重的神经根型颈椎病和脊髓型颈椎病,尤其在颈椎病术后常短期使用。 (二)理疗 1.磁疗 具有良好的镇痛、消炎、消肿作用,对颈椎病所致的头痛、头晕、失眠、颈肩痛者,作为一种辅助的治疗能加速症状的缓解。可在病椎旁疼痛区做旋磁治疗,磁场强度为300-3000高斯,每天一次,每次20分钟,10次为1疗程。 2.微波疗法 微波具有良好的温热作用,人体组织吸收微波能量后,引起离子和水分子振荡,分子运动互相摩擦产生热能,故微波治疗是一种热效应,主要作用于深层组织,有明显的扩张深部血管改善循环,消炎和止痛作用。可作为颈椎病治疗的一种辅助疗法。每天1次,每次20分钟-30分钟,10次为一疗程。 四、手术治疗 (一)原则 1.颈椎手术比较复杂,有一定风险,因此手术指征应从严掌握; 2.颈椎病手术是以减压和重建稳定性为目的,对于脊髓本身不可逆转的病损没有治疗意义; 3.在选择手术治疗时应考虑患者的职业、年龄、患者机体状况对手术的耐受性,以及患者对手术治疗的态度; 4.颈椎病的病理机制及临床表现比较复杂,应根据不同的病情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。 (二)手术指征 1.神经根型的手术指征 (1)经正规而系统的非手术治疗3-6个月以上无效或非手术治疗虽然有效但反复发作且症状较严重,影响正常工作或生活等。 (2)由于神经根病损导致所支配的肌肉进行性萎缩者。 (3)有明显的神经根刺激症状,急性的剧烈疼痛、严重影响睡眠与正常生活者。 (三)手术方法 前路手术 手术目的是接触来自脊髓和脊神经根的前方或(和)侧前方的压迫,以及重建椎间的稳定性。主要术式有: (1)椎间盘切除减压、椎间植骨融合术; (2)椎间盘切除减压、椎间植骨、钢板内固定术; (3)椎体次全切除、相邻间盘切除减压、植骨、钢板内固定术; (4)椎间盘切除减压、椎间融合固定器植入术。 (5)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。
下一篇:临证心得 二十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