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典型医案 九
宋XX,28岁,已婚,职员 初诊:2019年,8月。自述近一年来月经错后,周期35-60多天不等,量一般偏少,色黯,质清稀。曾间断服用中药和定坤丹等,时好时坏,错后时间长短不一。近几个月经期约40-80天。经期小腹冷痛,色黯有血块,喜热,按之痛减,同时伴腰酸无力,便溏,小便次数增多。平时畏寒肢冷,手足不温。就诊时已46天月经未潮。曾多次做盆腔B超,报告子宫附件未见异常,子宫内膜偏薄,(不符合周期变化)。性六项检查亦未发现明显异常。其他指标在正常范围内。本次B超报告子宫大小正常,内膜厚度0.7cm。抽血检查HCG值,排除妊娠。舌淡,苔薄白,脉沉无力。 追问病史,患者11岁月经初潮,后基本正常,在上大学期间饮食不规律,经常喝冷饮,吃雪糕,曾淋雨一次。 辩属:月经后期虚寒型。治则:温经养血,扶阳散寒。 当归20克、桂枝15克、白芍12克、细辛3克、通草10克、熟地黄20克、枸杞子15克、牛膝15克、紫石英20克、巴戟天12克、鸡血藤30克。10付,日一剂。 二诊:药后月经仍未来潮,手足冷凉明显好转,腰酸减轻,大便次数减少,舌脉较前有所改善。 熟地黄25克、当归15克、枸杞子15克、杜仲15克、牛膝15克、肉桂6克、莪术10克、牡丹皮12、党参20克、白芍12克、艾叶9克、紫石英20克,10付。 三诊:药后月经来潮,量不多,颜色较前好转,腹痛、腰酸基本消失,手足转暖,舌淡,苔白,脉沉。经期5天干净。继以上方加减。 党参20克、当归15克、白芍15克、肉桂6克、莪术12克、牡丹皮10克、牛膝15克、甘草6克、艾叶10克、香附12克、吴茱萸5克、杜仲15克、黄芪20克、鸡血藤30克。10付。 后随证加减服药3个月,月经周期基本正常。月经量较前明显增多。手足变温,腰酸无力消失,二便正常。 按:月经后错是指月经周期超过7天以上,甚至四五十天一行者。偶尔一次或青春期初潮后、更年期数月不行者不作为后期论治。本例患者正值生育年龄,本应气血充足月事畅行,因平时不注重调理,贪凉饮冷,损伤阳气。阳气不足阳虚阴盛,寒从中生,脏腑失于温养,影响生化运行,使血海不能按时满溢,而致经期延后,量少,质清稀,色黯。寒邪客于胞中,与血相结故小腹冷痛,得热痛减。寒邪内盛,阳气不能外达,故手足冷凉。腰为肾之府,阳虚肾气不足,故腰酸无力,阳气虚不能温煦脾阳故便溏,不能温煦膀胱故小便次数增多。治疗上首先给当归四逆汤和大营煎加减,温通阳气,养血散寒,使气血得以正常运行。再给以温经散寒养血调经,补肾健脾的药物善后调理,使月经逐渐恢复正常周期。5个月后介绍别人看病,告知已怀孕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