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医案---31 不寐案 患者徐宝华,女性,55岁,退休,住址:广厦小区
一诊:2012年12月8日 主诉:间断失眠1年,加重伴头晕3个月。
病例特点: 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失眠,入睡困难,易醒,未曾诊治,症状时轻时重,3个月患者失眠加重,睡眠时间仅2-3小时,且患者出现头晕,头昏沉不适,患者曾口服药物治疗(具体用药不详),症状无改善,患者焦虑不安,今为求系统诊治遂要求住院治疗。现主症见:失眠,头晕,头昏沉不适,纳可,大便粘腻,自发病以来,无头痛等症,查体:T: 36.4℃ P:75 次/分 R: 17 次/分 Bp:150/110mmHg 发育正常,营养中等,神清合作,两肺呼吸音清,未闻及干湿性罗音,叩心界无扩大,心率75次/分,心律整,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,腹软无压痛,肝脾未触及,双肾区无压痛,叩击痛,双下肢无水肿。神经系统查神清语利,双侧瞳孔正圆等大,对光反射灵敏,眼动充分,眼震(-),口角无偏斜,伸舌居中,颈软,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,腱反射正常存在,病理反射未引出,无感觉障碍,共济运动正常。
舌脉:舌暗红,苔薄黄腻,脉细滑。
辨病辨证分析: 患者系中年女性,因体弱,脾胃运化失健,致痰湿内生,日久蕴热,痰热蒙蔽心窍,扰乱神明,故失眠。痰热上扰清窍故头晕。舌暗红,苔薄黄腻,脉细滑均为痰热之征象。综观症,舌脉,本病病位在上、脑,涉及脾胃,为本虚标实证,,积极治疗,可望好转。若病情变化,则预后难料,辨证论治痰热内蕴。
诊断: 中医诊断:1.不寐 痰热内蕴 2.眩晕 痰热内蕴 西医诊断:1.睡眠障碍 2.脑供血不足 治则:清热化痰、安神定志 处方: 清半夏9克 陈皮10克 茯苓15克 麸炒白术15克 黄连20克 竹茹10克 川芎15克 麸炒山药15克 枳实10 克 石菖蒲20克 麸炒泽泻10克 制远志5克 珍珠母10克 首乌藤10克 炒酸枣仁30克 3付 日一剂水煎服 。
二诊:2012年12月11日 患者诉胃脘不适,小腹下坠,失眠症状同前,舌脉同前。
处方: 清半夏9克 陈皮10克 茯苓15克 麸炒白术15克 黄连20克 竹茹10克 川芎15克 麸炒山药15克 麸炒枳实10 克 石菖蒲20克 麸炒泽泻10克 制远志5克 珍珠母10克 首乌藤10克 炒酸枣仁30克 川贝母6克 甘草6克 炒槟榔10克 厚朴10克 大黄5克 5付 日一剂,水煎服 。 三诊:2012年12月16日 患者精神好转,头晕减轻,夜寐好转,入睡时间缩短,夜间醒的次数减少,可睡4-5小时,血压120/80mmhg,舌暗红,苔薄白,脉细滑,中药原方加醋龟甲10克,改珍珠母20克,5付。
四诊:2012年12月22日 患者精神佳,夜寐明显好转,躺下约半小时即可入睡,可持续睡眠6小时,头晕消失,血压120/80mmhg,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。
体会:不寐亦称失眠,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。形成不寐的原因很多,思虑劳倦,内伤心脾,阳不交阴,肝阳扰动,心胆气虚以及胃中不和等因素,均可影响心神而导致不寐。其病理变化总属阳盛阴衰,阴阳失交。此患者系中年女性,因体弱,脾胃运化失健,致痰湿内生,日久蕴热,痰热蒙蔽心窍,扰乱神明,故失眠。痰热上扰清窍故头晕。舌暗红,苔薄黄腻,脉细滑均为痰热之征象。综观症,舌脉,本病病位在上、脑,涉及脾胃,为本虚标实证,辨证论治痰热内蕴。《景岳全书.不寐》:“如痰如火,如寒气水气……,总属真阴精血之不足,阴阳不交,而神有不安其室耳。”《类证治裁.不寐》:“阳气自动而之静,则寐;阴气自静而之动,则寤;不寐者,病在阳不交阴也。”本案用黄连温胆汤加减,方中半夏、陈皮、竹茹、枳实理气化痰,和胃降逆;黄连、大黄清心降火;茯苓宁心安神,诸药配伍恰当,故效果明显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