典型医案

 

1、 韩宗昊,男,10岁,河北肥乡。2012年5月初诊。

主诉:低热,胃痛半年余。

现病史:患者平素住校学习,饮食欠规律。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胃脘痛,不思饮食,大便干结,伴有低热,精神差,面色萎黄。曾求治于河北省儿童医院、北京某医院,当时诊断为“慢性浅表性胃炎”。口服中药、西药(具体用药不详)治疗数月效果不佳。于2012年5月求治于李延芳老师。现症见面色萎黄,形体消瘦,上腹痛,拒按,不思饮食,精神萎靡,小便调,大便干,舌质淡,舌苔白腻,脉细无力。

体格检查:体温:37.5°C,脉搏:85次/分,呼吸:18次/分。两肺呼吸音清,心界无扩大,心律齐,未闻及杂音。上腹按之疼痛,无结节包块,肠鸣音正常。

辅助检查:无

西医诊断:慢性浅表性胃炎

中医诊断:胃痛

证型:虚寒性

治疗:补益中气,健脾和胃

针灸处方:针灸中气法治疗。上脘、中脘、建里、下脘、水分、天枢、气海、关元、承满、梁门、太乙、滑肉门、曲池、外关、合谷、足三里、阴陵泉。

针刺后加TDP腹部照射治疗,每日一次。

针刺治疗2次后,自觉有饥饿感,胃痛减轻,低热仍有,体温37.5°C。针刺治疗15次,纳食佳,精神好,低热退,偶有胃痛。又继续治疗40余次,其间未发低热,面色红润,偶饮冷后胃脘不适,无疼痛。病告痊愈。

体会:患者年幼,脾胃素虚,加之饮食调理失宜。脾胃为后天之本,日久后天失养致中气不足,受纳无权。中气,即中州脾土之气,脾为后天之本,主中央运四维,斡旋上下,交媾水火,运化水谷,摄取精微,以化生血气而奉养生身。若中土失调则失其斡旋运化之用。正气已衰,百病乃因之而起。该法取穴,皆在中焦,其主要作用为调和中土,以交通心肾,心肾系人身之水火。天地之水火相济,则尤物滋荣,人身之水火相交,则化生不息。心肾之交依于中土之斡旋,而中土之运化,依于水火之相济。中土调心肾交,则生机旺盈,气血协调,正气充沛,从而病邪自祛。











2、杨某,女,32岁,邯郸市,2012.8.3初诊

主诉:产后乳少10余天。

现病史:产后10余天,乳汁分泌不足,曾服中药,按摩治疗效果不佳,求治于李老师。诊其面色不华,乏力,汗出多,纳食佳,二便调。舌质淡红,苔薄白,脉细。

体格检查:无异常。

辅助检查:无

西医诊断:缺乳

中医诊断:乳少

证型:气血虚弱

治则:理气健脾

针灸处方:中渚,少泽,乳根,膻中,膻中上一寸,乳房周围上、下、左、右、左上、右上,合谷,加TDP治疗。

治疗三次后乳汁较前多,夜间不加喂奶粉。

后针刺加中脘、上脘、下脘、水分、天枢、气海。

针十次后乳汁明显增多,白天偶尔加奶粉。

体会:产后多为气血虚弱之体,气虚则血运不畅,虽纳食佳,但其运化力差,故不能转化为水谷精微,濡养机体,乳汁生成之源不足,致乳少。针灸以补气为法,使气足则血行,再加培补后天脾土以助健运,气血生化有源则血旺乳多。



3、某女,七个月,2012.08.07初诊。

主诉:大便稀溏一月余。

现病史:患儿曾受惊吓发腹泻,大便色绿,一月余。曾服乳酸菌素片、抗生素等药不见好转,来李老师处求针灸治疗。现混合喂养,纳少,面色白,大便日十余次,色黄绿,有奶瓣,指纹风关隐隐发红。舌质淡,苔薄白,脉细。

体格检查:体温正常,面色白,腹膨隆,无压痛,肠鸣音亢进。

辅助检查:无

西医诊断:消化不良

中医诊断:泄泻

证型:脾虚不运

治则:健脾消食

针灸处方:曲池、内关、外关 、合谷、足三里、上巨墟、阴陵泉、上脘、中脘、 建里、天枢、气海、关元、长强

快针治疗,每日针一次,三次后纳食较前多,大便色黄,质稀,日数次,针十次而愈。

体会:李老师认为小儿脏气娇嫩,易受惊吓,致使脾气虚弱,胃不受纳,予培补后天以养之。予针灸中气法以健脾消食。小儿脏腑娇嫩,治疗应以轻柔手法勿伤其正气,故针刺不留针。




4、某女,一岁四个月,2012.08.07初诊。

主诉:咳嗽咳痰一周余。

现病史:患儿一周前受凉感冒,发咳嗽,无发烧,无痰,鼻流清涕,曾用抗生素治疗,效果欠佳,求治于李老师。现咳嗽声重,无痰,鼻流清涕,纳少,二便调,舌质红,苔薄白,脉弦细。

体格检查:体温正常,咽喉无红肿,两肺呼吸音粗,未闻及痰鸣音。腹部无异常。

辅助检查:无

西医诊断:上呼吸道感染

中医诊断:咳嗽

证型:风寒束肺

治则:宣肺止咳

针灸处方:曲池、外关、合谷、中脘、上脘、天枢、气海、大椎、大杼、肺俞、定喘

予快针加背俞闪罐治疗。予大椎、肺俞、脾俞、胃俞闪罐,治疗一次,咳嗽减轻,针8次咳嗽明显偶发,十次痊愈。

体会:小儿脏腑娇嫩,形气未充,针灸治疗应以轻柔手法为主,以防伤正。此患儿外感邪气未除,予轻柔点刺法快针治疗配闪罐以扶正祛邪,使邪祛正安。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,气血待充,筋脉待长,故治疗手法宜轻宜浅。如刺激量过重或针刺手法不当,不仅会损伤患儿正气,并且患儿会因针刺痛苦而哭闹不止,难以配合而影响疗效。故治疗取穴宜少而精,针刺手法宜轻柔浅刺疾出为原则。

5、王书芹,女,45岁,邯郸市。2012.08.13初诊。

主诉:外伤性面瘫三月余。

现病史:五月中旬摔伤致颅底骨折,损伤面神经致面瘫,当时患者左面部肌肉全瘫,曾贴膏药治疗2月余未愈。至李老师处欲针灸治疗。当时其左眉不能抬,左侧额纹消失,两眉高度相差0.5厘米,左目闭合露白睛,上下眼睑相距0.3厘米,左鼻唇沟变浅,口角向右歪,左口角鼓腮漏气,自觉左面部坠胀,耳垂下酸痛。纳食佳,二便调。舌质淡,苔薄白,脉细。

体格检查:左眉上抬不能,闭目左眼露白睛,左鼻唇沟变浅,口角向右歪,左口角鼓腮漏气,左耳后压痛。

辅助检查:无

西医诊断;周围性面神经麻痹

中医诊断:面瘫

证型:外邪侵袭

治则:扶正祛邪通络

针灸处方:阳白、攒竹、鱼腰、睛明、承泣、四白、太阳、人中、禾髎、巨髎、迎香、颧髎、承浆、耳门、翳风、地仓透颊车、合谷

治疗应以毫针轻刺激,补法为主,地仓透颊车以3寸针透刺,局部TDP照射治疗。

针10次后,患者自觉左面坠胀感明显减轻,左目闭合不露白睛,但闭目不紧,两眉头高度相差0.2 厘米,口角歪斜好转,余症同前。针20次患者无表情时口角不歪,两眼睁开眼裂同宽,双鼻唇沟对称,鼓腮时左口角漏气,人中向右歪,左腮不能鼓起,患者自觉左面部坠胀感偶有(疲劳时)。后每周针三次,治疗两月余,其双眉平齐,抬眉时左眉低0.2厘米,鼻唇沟对称,鼓腮时左侧低,人中不歪,左口角略漏气。患者自觉满意停止治疗。

体会:李老师考虑其周围性面神经麻痹,时间较长,为后遗症期,治疗应手法轻,针刺时间短,轻柔浅刺法讲究手法轻而浅刺,刺激量小,留针时不行针,以静候气为特点。临床常用于老人体虚或久病体弱之人,因为此类患者体质较弱,如果针刺手法重或再辅以行针催气,往往正气难以相应,出现针后身体不适,疗效不佳,甚至病情加重的不良反应,而采用轻柔手法静以候气,以阴候阳,扶正祛邪,祛邪而不伤正,因此临床常见一些患者他处久针未愈,而改用此针法后往往应手而愈。











6、张凯,男,8岁,临漳县。2012、8初诊。

主诉:双下肢无力,双足背曲无力1月余。

现病史:双下肢无力,双足背曲无力,呈足下垂,1月余。肌电图显示:双下肢腓神经不完全损伤。曾在北京某医院治疗,诊为“腓神经损伤”。予营养神经药加叶酸,维生素B族药物治疗略有好转,为求速效,来李老师处针灸治疗。现症见双足下垂,行走双腿过度抬高,足背屈无力,纳食佳,二便调,舌质淡红,苔薄白,脉细。

体格检查:双腿肌肉轻度萎缩,双膝腱反射减弱,双巴氏征阳性,跟腱反射亢进。

辅助检查:肌电图示:双腿腓神经不完全损伤。

西医诊断:腓神经不完全损伤

中医诊断:痿症

证型:气血虚弱

治则:健脾益气活血

针灸处方:取穴足三阳经,足太阴经,足厥阴经穴为主

髀关、伏兔、血海、阳陵泉、风市、足三里、阴陵泉、三阴交、太冲、承扶、阴门、委中、承山、悬钟、丘墟、太冲、足临泣

针5次患者自觉行走抬腿有力,不拖拉,可双腿跳起双足背曲角度较前大,且速度快。治疗遵前法,针20次双足背曲10度,行走时偶有磕绊,可跑跳,速度较病前慢。治疗1月余,诸证除,可自由跑跳。

体会:李老师查体后结合北京某医院的诊断,诊其为“痿证”。遵循多经多穴治痿症原则。患者年幼气血尚不旺盛,因痿症针刺取穴较广泛,恐伤其正,故治疗时应轻柔手法为主,偏于补法,起效迅速,治疗祛邪不伤正。




















7、李江,男,69岁,邯郸市。2012.11.01初诊。

主诉:左眼睑下垂一月余。

现病史:患者一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眼睑下垂,用力抬举只能睁开1mm,,视力无影响,就诊于市第三医院,诊为眼肌无力。局部注射樟柳碱注射液,1月余无好转,寻李老师求针灸治疗。现症见左眼睑下垂,抬举无力,视野变小,两眉抬眉平齐,纳食佳,二便调,舌质淡,苔薄白,脉弦细。

体格检查:两瞳孔正大等圆,对光反射灵敏,左眼睑下垂,抬举无力。无病理征。

辅助检查:眼底无异常。视力:左眼0.8,右眼:0.8。

西医诊断:重症肌无力

中医诊断:痿症

证型:气血虚弱

治则:益气补血

处方:治疗以多气多血之阳明经为主取穴:百会、上星、头维、阳白、鱼腰、太阳、丝竹空、四白、养老、合谷、足三里。

针 20分钟/次。针三次后,抬眼睑有力,可睁开5mm,自觉视线无遮挡。针一周左眼可睁开一半,用力时可全部睁开,患者继治疗两周两目睁开无异常,唯劳累时觉左眼睁眼费力。

体会:李老师考虑其老年男性,素体尚健,突发眼睑抬举无力,为气虚鼓动无力。治疗亦应益气补血为法,针刺宜轻,留针时间宜短,以补法为主。

8、郭丹丹,女,18岁,2012.10.12初诊

主诉:(其母代述)不能入睡,四肢僵硬1月余。

现病史:患者一月前因学习压力大导致失眠,曾在某门诊口服抗精神药治疗,导致其目光呆滞、神情淡漠,多睡但不实,不欲食。其母予停药后出现全身僵硬、口不能张,不能言,不能行走,夜不能寐。经人介绍至李教授处求治。两人扶入诊室,不能站立,面色黄,目光呆滞,口不能张,伸舌不能,伸舌体颤动,双手僵硬如爪状,舌质淡,苔白略腻,边有齿痕,脉细数。

体格检查:表情呆滞,四肢僵硬,无病理征。

辅助检查:无

西医诊断:抑郁症

中医诊断:郁证;

证型:气虚痰阻,心神失养。

治则:宁心安神

针灸处方:百会、四神聪、前项、卤会、神庭、印堂、头六针、太阳、内关、神门、大陵、合谷、三阴交、太溪、太冲、足三里。

同时予口服艾司唑伦1mg每晚服,Vc0.1g,3/日口服。治疗二周,患者睡眠安,可简单交流,吐字不清,可一人搀扶行走,四肢仍僵硬,目光较前有神,停服安眠药,继续针灸治疗,取穴上法加针灸中气法以培补后天:上脘、中脘、建里、下脘、水分、天枢、气海。继治疗一月余,患者可自己行走,可自述病情,表情仍呆滞,四肢活动不灵活,可自己穿脱衣服,纳食佳、睡眠安。治疗仍以上法。2013年1月13日来诊时行走、谈笑自如,纳食佳,病告痊愈。

体会: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,可由各种原因引起,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,且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,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。多数有反复发作倾向。患者内心自卑消极、顽固失眠,伴有多种身体不适现象,重者有脑功能阻滞、思维迟钝,常感到生不如死。中医认为其病因多由郁怒、思虑、悲哀、忧愁七情所伤,致肝失疏泄、脾失健运、心神失养、肾精亏虚、脏腑气血失调、元神失养等。病位在脑,涉及心、肝、脾、肾等。李延芳教授总结自己临床50余年的经验,独创“调神法”治疗顽固性失眠、抑郁症效果好、疗效快。



上一篇:李延芳影像资料
下一篇:李延芳工作室
  • 新门诊综合楼
  • 新门诊综合楼(正面)
  • 新门诊综合楼(侧面)
  • 医院西区大楼
  • 医院西区大门
  • 医院南区大门
  • 医院南区教学楼
  • 住院部大楼
  • 西区药剂楼及文化长廊
  • 国医堂
  • 国医堂敞亮的走廊
  • 古香古色的针灸堂
  • 古香古色的按摩堂
  • 院落一角
  • 飞利浦FD20平板血管造影剂(大C)
  • 1.5T光纤核磁共振OPmima MR 360
  • 美国GE64排 128层CT

邯郸市中医院 版权所有©2003-2018 地址:邯郸市和平路366号

邮编:056000 电话:(0310)2115966  2115955
网址www.hdszyy.cn
备案号: 冀ICP备12012095-2 
技术支持:邯郸市中医院信息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