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典型医案 十二
刘XX,21岁,学生 初诊:2021年3月,患者面部反复起青春痘时轻时重一年多,曾间断用内服和外用药,时好时坏。近阶段因生活不规律,饮食未节制,过食辛辣和熬夜。面部丘疹明显加重,丘疹以前额和下颌部为多,上胸和后背部亦有多处出现。初起时成较小的丘疹,有的顶有黑头,挤压时有黄白色分泌物,严重时可成脓疱,挤压可排出脓性分泌物,有的形成硬结。偶有疼痛,时有瘙痒,面部皮肤发红,皮肤油腻。同时伴口干、便秘。舌质红、苔黄腻、脉滑数。 辩属:痤疮(肺胃湿热型)。 治则:清热利湿,凉血解毒,消肿散结。 苍术12克、厚朴10克、黄连10克、桑白皮20克、枇杷叶12克、茯苓20克、夏枯草20克、蒲公英30克、鱼腥草30克、连翘20克、生石膏30克、茵陈20克、冬葵子15克、皂角刺20克。 二诊:药后皮疹减少,面部红肿明显减轻,口干消失,大便基本正常,舌苔变薄。 上方去石膏加赤芍12克、薏苡仁30克、虎杖15克、紫草20克 三诊:药后诸症好转,痘痘基本消失,留有痘痕,偶尔起一两个。有的部位有硬结,舌脉基本正常。 瓜蒌皮15克、薏苡仁30克、生山楂15克、茯苓20克、 夏枯草20克、蒲公英30克、冬葵子10克、当归15克、赤芍12克、丹参30克、三棱10克、莪术12克。 四诊:药后诸症基本消失,仍有痘痕。上方加减巩固疗效,随访未在复发。 按:痤疮是一种多因性疾病,其发病机制并不完全清楚,现代医学目前多认为和青春期雄激素增加,皮脂腺分泌增多,毛囊皮脂腺导管堵塞,细菌感染和炎症反应等因素有关。祖国医学认为是内热炽盛,肺气不清外受风热,或因为饮食不节,过食辛辣肥甘,致胃热上蒸。亦可是因为湿邪蕴结或冲任失调。该患者病程日久,未经正规治疗。近期又因起居不规律,又多食辛辣刺激之品,致肺胃湿热加重。故以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为主,方中苍术、厚朴燥湿健脾,行气和胃;黄连清热燥湿,抗菌消炎,泻火解毒;桑白皮、枇杷叶清热解毒,消炎散结;鱼腥草、蒲公英、连翘清热解毒,消痈排脓,散结消肿;生石膏清肺胃热,泻火;茵陈清热利湿止痒,改善微循环;冬葵子凉血解毒,除肺热通便。皂角刺抗菌消炎,消肿排脓。后又加薏苡仁健脾除湿,解毒散结;赤芍、丹参凉血活血,祛瘀消炎止痛。三棱、莪术行气消积止痛入血分破血祛瘀,入气分辛散气滞。瓜蒌清肺润燥,宽胸理气化痰。诸药共使肺胃热清、湿祛、毒解、痘消散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