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典型医案 十一
李X,36岁,医务工作者。 初诊:患者面部痤疮反复发作3年多,曾多方治疗,效果欠佳。皮疹呈丘疱疹和脓疱,主要在下颌、额头和口唇周围。部分有硬结和囊肿疤痕,面部皮肤较粗,毛孔较大。经前明显加重,经后稍好转。同时伴月经量少,胸胁胀痛满闷,有时口干口苦,失眠,怕冷,手足凉。舌淡胖暗紫,苔白微厚。脉沉弦细,左右脉不对称,左关弦,右偏弱。 辩属:痤疮(胆热肝郁,脾虚湿寒,冲任失调) 治则:解郁行滞,和解散寒,调理冲任。 柴胡9克、桂枝12克、黄芩10克、干姜10克、天花粉20克、夏枯草20克、白芷6克、郁金12克、牡蛎20克、合欢皮25克、炒蒺藜20克、僵蚕10克、当归15克、苦参20克。 二诊:药后丘疹出现数量较前减少,口干口苦明显减轻,失眠好转,舌脉无明显变化。 柴胡9克、桂枝12克、黄芩12克、干姜10克、天花粉20克、夏枯草20克、鱼腥草30克、郁金12克、丹参20克、茯苓15克、白术20克、牡丹皮12克、郁金12克、桔梗12克、忍冬藤30克、皂角刺20克。 三诊:月经即将来潮量,少腹痛,腹部冷凉,神疲乏力,痘痘较前增多,舌淡胖,苔白,脉濡滑。 桂枝12克、吴茱萸6克、当归15克、川芎6克、干姜 10克、天花粉20克、党参20克、制没药12克、白术20克、鸡血藤30克、牡丹皮12克、益母草20克、忍冬藤30克、莪术12克、泽兰20克。 四诊:药后月经干净,本次月经较前增多,腹痛基本消失,颜色好转,血块减少。舌脉好转。 柴胡9克、桂枝12克、黄芩10克、干姜10克、天花粉20克、夏枯草20克、茯苓15克、白术20克、郁金12克、陈皮12克、皂角刺20克、合欢皮25克、虎杖15克 五诊:药后丘疹基本消失留有痘痕 上方加全蝎6克,昆布10克、浙贝母12克。 按:本例患者年龄较大,病程长,病机复杂多变。患者长期紧张焦虑,生活不规律,导致肝热脾寒,少阳枢机不利,脾阳不足,卫阳郁遏,阳虚寒凝。故首先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和解散寒,生津敛阴。加僵蚕清热解毒,化痰散结。炒蒺藜平肝解郁,尤擅长局部瘀滞造成的皮肤疾病,而且还可以抗过敏防衰老增强免疫力。苦参清热燥湿,杀菌止痒。月经期用温经汤加减,温经汤温经散寒,祛瘀养血。且温而不燥,补而不滞,祛瘀不伤正。后继续又以柴胡桂枝干姜汤加活血祛瘀,化痰散结消滞之品。三棱、莪术同用气血双施,活血化瘀、行气化积,消结节痘痕。全蝎攻毒散结,通络化瘀。昆布、浙贝母软坚散结,消痰利湿,使遗留的结节囊肿和疤痕尽快去除。 |